徐州第三十三中官方微信
新生报名系统
徐州三十三中校训
悦读悦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悦读悦写

初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孟彦君老师)

作者:学校办公室 来源:徐州市三十三中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4日

初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

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孟彦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活动,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做教学活动的重点任务。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公平合理的教学评价。本文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探索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阅读  策略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此外新课标也提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4年徐州市提出“学讲计划”,与课标一脉相承。由此看来,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语文课堂中,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索然无味的听,这种低效课堂将逐渐淘汰。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只做好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一、课前导案,读写思结合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习效果就会十分明显。对于学生来说,预习至关重要,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讲效率的关键。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的重难点,锻炼他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没有目标的预习是毫无效果的,所以在组织学生预习时,老师可以根据学情从以下几点提出要求,设置导学案:

(一)初读感知

学生在预习时,第一遍读课文要扫清字词,感知文章主要内容。通过自主阅读课下注释或者查阅字典等相关工具书,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字词问题。通过自主查阅,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印象,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同时,初读后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完成导学案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既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再读圈画

再读课文时,学生通过圈画文中重点词、句、段,自主梳理文章脉络,找到文章线索,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本环节,在导学案中老师可以提出关于文章内容或线索的具体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方向。比如在《社戏》的导学案中: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1)线索:看社戏。(2)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六一送豆。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

明确: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养成独立阅读本文的能力,更掌握了阅读时要圈点勾画的良好习惯。

(三)三读品思

根据学情,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置与本课重难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先自主思考,将自主阅读思考的结果拿到课堂中合作讨论,交流碰撞。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体性作用,在交流与讨论中突破重难点。此外,将阅读时自己的思考品析记录下来,不仅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可行方法,更是作文积累的必备途径,逐步实现读写结合。

预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讲环境下的不可缺少的一环。鼓励学生通过预习提出质疑,锻炼其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四)资料引领

互联网时代,老师要通过删选资源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多方位的了解作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对文章主旨有了更加深刻而广泛的理解。用“互联网+导学案”的形式,引领学生逐步培养在信息时代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形成合力

(一)竞争机制激发兴趣

不少老师在教学中都会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往往效果不好,流于形式。但在课堂中利用小组之间的竞争对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评价、量化,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又在课堂中对预习结果进行了检查反馈。将课前与课堂贯穿,使教学更加完整。

(二)教师提问具体明确

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够清晰,学生经常一知半解,又不敢当堂提出来疑问,只能硬着头皮去阅读,却往往没有方向和目标。比如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有的老师这样提问:读完此文,你看到了怎样的藤野先生?虽然学生也能答出来一两个方面,但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时毫无章法和抓手,满篇找,茫然不知所措。若是将提问改成:朗读第1123段,说说这部分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个典型事件,并思考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这时学生在阅读时就明确了阅读范围,并且有了阅读方法:找典型事件,在典型事件中逐个分析人物形象。这样经过思考自然得出四个事件及品质:①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实的精神。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准确具体的表达,确保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做自主深入的阅读。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形成合力

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着课堂教学,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学生充分的自主先学,可以说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保障。比如在《大雁归来》的教学中,老师提出:文中哪些段落或句子让你感受到大雁归来是一首“野性的诗歌”? 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先自主品读,写上批注,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这里“自主品读,写上批注”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时学生会带着老师的问题去阅读,形成自己的观点后再进行交流讨论,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合作学习也有了实效。

三、课后拓展,阅读引领

不仅在课前和课中,课后阅读更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尤其是名著阅读水平,这在名著课程化的大趋势下,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题研究,培养兴趣

根据名著特点,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专题,带领学生探讨体会,在体会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比如《骆驼祥子》里的“京味儿”,可以探讨题材的“京味儿”,老北京的文化风俗、人情风俗、市井生活等,还可以探讨语言上的“京味儿”,老北京独特的语言习惯。通过课下的自主阅读,课上的交流分享,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二)小传、导图,把握内容

比起语言特色,初中学生对人物情节更感兴趣,从人物入手,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制作人物小传,小传可以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人物小传

姓名

 

身份

 

人物轶事

分条概括或概述此人的主要故事情节

“朋友圈”

填写此人的交往对象,包括朋友和敌对者

人物形象

总结该人物的形象特点

或者从情节入手,让学生边阅读边制作情节的思维导图。比如制作《西游记》的西行路线图,学生在快乐中完成阅读。

(三)读书笔记,互比互评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书时,引导他们在感触深刻的地方写上批注,遇到优美的语句,片段时记录下来,或是将自己读书后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便是读书笔记。这样既能让学生在阅读与批注时掌握自主阅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还能在无形中为将来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词汇和语言基础。在课上再进行读书笔记的交流展示和评比活动,增强了阅读动力还提高了自主阅读能力,两全其美。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将阅读的私人体验还给学生,让学生愿自主学习,能自主学习,会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王海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法初探》,《学周刊》,2017.2.6期(121页)

2.于丹丹,《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江苏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8.5

3.卢绪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学周刊》,2016.10.29期(192页)

Copyright © 2015 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5020795号-1

技术支持:徐州热线网络  后台管理  教育网后台管理

总访问量:8146804    总浏览量:16540441    日均访问量:2318   当前在线:1505


     百度信誉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