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教参”中藤野先生之“正直”考辨(丁琳老师)
作者:学校办公室 来源:徐州市三十三中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9日
关于对“教参”中藤野先生之“正直”考辨
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丁琳
摘要:“教参”三次提到藤野先生是个正直的人,但文中没有证据,建议删掉该词。
关键词:藤野先生 正直 无依据
【原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参”)《藤野先生》。
在“整体把握”中提到到:“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在“问题探究”中提到:“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关系。”
在“主要思想及其表现方法”中提到:“这里用受了狭隘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毒害和嫉妒心很重的部分日本青年,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心胸广阔的品德。”
【指瑕】
说教材中藤野先生“正直”,没有依据。把“正直”一词置于人物特点之首更不合适。
【建议】
把“正直”一词去掉。
【理由】
一、全文无体现“正直”的词句
“正直”在词典上的解释为:公正无私,刚直坦率。而我在课文中完全找不到体现藤野先生“正直”的任何词句。通读鲁迅的《藤野先生》全文,我在藤野先生帮作者修改解剖图的那段读到一些略显“坦率”的语句:“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藤野先生比较直接的纠正了作者解剖图的错误,这叫坦率,也可以叫直率,虽“直”但无“正”,不能算“正直”。
还有一处隐约和“正直”有点关系的语句:在“匿名信事件”中作者说“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然后这件事再也没有提到藤野先生。这里我有三点疑问,
第一,“我”把事情告知了藤野先生,为什么没有继续描写先生得知此事后的表现?藤野先生到底有没有出面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来澄清此事?如果有一句类似“藤野先生听了大为光火”什么什么的描写,把藤野先生定义为“正直”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分号后边是作者同学仗义执言、拔刀相助的表现,与藤野先生无关。
第二,作者说同学“也很不平”,这里的“也”是作者不平的再现,还是藤野先生的不平的再现?很难分出来,句子有歧义,用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来定义人物的性格,欠缺合理性。
第三,作者说“一同”去诘问,藤野先生去了吗?分号前后连接的是“藤野先生”和“同学的表现”,那么“我”就是主语,这句的意思就是“我和同学一同去诘问”,又与藤野先生无关,他还是与“正直”无关。
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关“正直”的词句了,即便偶有牵强而来的一处两处,非重点的“正直”能放在“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前边吗?是否本末倒置?
二、课外资料不能作为课内文章的主旨
如果从情理上来讲,藤野先生会不会因为一件“学生之间”的纠纷而亲自出面解决呢?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在《心随东棹忆华年》中提到:“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危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亿周树人君’,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由此可见藤野先生与鲁迅的师生情之深。情理上讲当时藤野先生是有可能出面澄清这起诬陷事件的,但作者没有写出来,且以上所得毕竟是课外的补充资料,如果用补充资料来推断、确定课内的主旨,这显然有所偏颇。正如我们不能用补充资料里的藤野先生后来因为文凭不够,被取消教师资格,而说《藤野先生》描写了一个一事无成的人一样。
藤野先生在这篇文章之外,在补充资料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一个正直的人(仅限于现实生活中的藤野先生),他曾经写过的《谨忆周树人君》中提到:“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我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藤野先生尊重中国人、看重自己的学生鲁迅,也知道鲁迅被匿名信诬陷的事情,也很明白当年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是没有道理的,即使没有亲自出面说些什么或做点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体察到藤野先生正直内心。
但课外的毕竟是课外,作为课堂教学,课本才是我们应该把握的根本,课外资料仅作补充,不能拿来当做课内文章的主旨。
三、“正直”绝非重点
在《藤野先生》文末的段落里有如下描写:“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鲁迅先生离开日本、离开藤野先生之后,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时时激励着作者勇往直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能否说这些高尚品质中有“正直”呢?本文课后练习有道题“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给的参考答案是:“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答案中的“公正之心”也绝非“正直”,而且指“平等”“一视同仁”,后边的“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正是对“平等”最好的递进和诠释。所以真正影响和鼓励作者的是藤野先生的“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没有正直。在那个年代、那个地点真正能感动、激励作者的也绝非“正直”,而是藤野先生身上那种严谨认真、平等博爱,让鲁迅看到了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希望,由此产生了奋斗的无穷动力。
以上就是我对藤野先生在教参中被定义为一个“正直”的人的三点质疑与考辨,敬请方家交流指正。
参考文献:
《实物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印刷厂印装,2007年9月第2版,2011年11月第13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