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第三十三中官方微信
新生报名系统
徐州三十三中校训
悦读悦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悦读悦写

用课外阅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于欣校长)

作者:学校办公室 来源:徐州市三十三中 发布时间:2020年6月6日

用课外阅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于欣

 

当我们审视生命的时候,总会感到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人生,那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个人要历练自己的文化力量需要做许多努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从小学到中学,学校缺少读书的氛围和风尚,不少学生不喜欢读书,不会读书,更不知道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他们语言枯涩,思想苍白,认识肤浅,其心理结构缺少文化底蕴。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这样,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

笔者认为,当前要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主导方向是用课外阅读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陶冶性情,发展能力,构建精神家园,为每个孩子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念此不禁忆极“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的诗句,其中氤氲的书香雅趣,似乎正弥漫在朗朗乾坤,幽香袭人,而又催人奋进……

这里所指的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阅读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此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及阅读积累,通过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要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实现阅读目标,语文教师要进行热情的激发,科学的引导,积极的鼓励,并施以不懈的影响,除此之外,别无它求。

激发兴趣,唤起阅读热情

据说,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使之从小在心灵上刻下印记——书籍是甜蜜的!这种激趣行为,发人深思。 

①外在激趣。教师可以结合青少年学生趋向好奇的心理特点,抓住他们朝气蓬勃的年龄特征,有的放矢的介绍经典故事梗概,评述典型人物,选读精彩语段,组织观看同名影视作品,诗歌朗诵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中外名著的阅读兴趣,以审美的方式走进文学殿堂,感受语言艺术的馨香。

②内在感染。用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唤起学生尚读的渴望。生活中语文教师高雅的阅读品味,丰富的阅读资料,广博的知识积累,自然会对学生形成润物无声的浸染;课堂里教师生动优美的阐释,独具魅力的见解,左右逢源的勾连,定能够令学生如坐春风而心向往之,亲其师信其道。这种无形的濡染,对学生精神的感召力是无法估量的。试想一个远离文学、不事阅读的教师,其语言的枯涩、思想的苍白,是无法谈及唤起学生亲近文学的兴趣的。

取法其上,引导阅读方向

读书是一个历久弥新、动人心弦的主题,它加惠于人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而且更在于精神的感化与性情的陶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雨果则说:“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各种蠢事仿佛火烤一样渐渐熔化。”当前我们的中学生阅读经验尚少,在文字垃圾成堆、伪信息泛滥的年代,往往“跟着感觉走”,随着潮流走,追“星”趋“热”,分不清读物的良莠,几阵“口袋书”,几番“卡通画”,今天卫惠,明天棉棉……如此折腾,收效甚微。有道是:取法其上,得于其中;取法其中,得于其下。所以语文教师,有责任从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遴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开列出书单,推荐给他们,引导正确的阅读方向。

引导原则是: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古今中外,蔚为大观。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论语》中感悟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鲁迅的作品洋溢着批判精神,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常读好书,令人向往崇高,远离邪恶,同情弱者,不畏强暴,从而变得志趣高雅洁净,精神高贵纯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也!此种境界,不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吗? 

鼓励批判,张扬阅读个性

新概念阅读认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行为,是缘文会友的交际行为,是悦目赏心的精神消费,是人格素质的生产过程。因此可以说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记得余秋雨先生忆及自己年少时代解读《朝发白帝城》时曾说:“‘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的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 ,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的抬着头,寻找银袍与彩霞。”试想,当时如果有人给他指出“白帝”是一个地名而不是一位银袍的帝王,哪里还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和绚烂如斯的描绘,而文学离开了个性想象,便失掉了蓬勃的生命!阅读离开了个性思考,便背离了阅读的初衷

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感受也不一样,教师要经常通过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珍视阅读者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疑问,自己的体会,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个性,从而激活感性、启发知性、磨练理性,为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这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改革所努力追求的崇高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明确规定:“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鼓励阅读批判,张扬读者个性,决不是无原则的批评和否定作品,更不是牵强附会的理解和臆断,而是强调在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发挥个性想象,重视理性思辨,激发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既有所褒扬,有所收获,又不迷信于作品本身。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是鼓励对作者和读者的双重发现。我们因此可以推想:大凡具有阅读个性的学生,也多是具备旺盛创造力和丰富的人格精神的学生,他们常常会让笑容写在脸上,把自信埋入心底,用豁达和执著去播种希望,收获明天!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吗? 

重视积累,完成人格积淀

古人云:听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指导学生阅读也是这个道理,破万卷而后成人!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进行有益的阅读,进而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决不能一曝十寒,忽冷忽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所以有必要循序渐进的做好以下几方面指导:①博览群书,抓其精髓。②精读细研,手记笔录。③品味涵泳,心领神会。④走近作者,知人解文。⑤合作交流,互通有无。

广泛而自觉的阅读,应该是一项高贵的心理品质锻炼。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华章,可以在学生心中构成一座座丰碑,成为生命的支点,架起自信,延生坚强,不断增强追求崇高与完善自我的力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拓视野,充实生命的感受,提升审美情趣,最终成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追求真知的人。

朱熹曾云:“读书比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可见,阅读欣赏与“饮食”同样道理,必须细细咀嚼,反复品味,推敲语意之丰,语言之美,结构之精,有时还要翻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以丰富对文章内涵的解读,方可领略文章深味;必要时,还可以作下笔记,抒写心灵感受,摘记精彩语段,评点先贤哲思,以加深理解,历练情志,积累精神财富,提升人格境界。可以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古人的这种读书传统,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有道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合作分享、探讨交流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条件,为学生读书交流搭建平台。如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上网查阅、建立班级图书角等,定期进行有奖读书竞答活动,举行美文推荐活动等,从而实现共享阅读资源,沟通阅读心得,丰富阅读体验的目的。这样,书籍就像一艘船,不断带领同学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的海洋。

总之,经过系统引导,能使大部分学生养成一种自觉读书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语文教学就会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路子。试想沉静自觉的阅读该是一种怎样的美丽,静静的夜晚,能坐拥一盏灯,沉浸在书香的世界里,聆听历史的回音,触摸人世的冷暖,领略异域的风情,憧憬明日的辉煌,何等幸福快乐!透过语言的光辉,解读文本意义,探求作者旨意,剖析社会现象,反省自身言行,从而汲取精神营养,最终积淀为人生观价值观,又该是怎样的欣幸!通过阅读积累,获取内在的自信和外在的能力,眼睛洞察生活的波澜,思维灵敏的感受风云变幻,心灵必然会鲜活的成长,从而建构起完美的精神家园,完成人格塑造,为今后的人生走向,奠定坚实的路基。

Copyright © 2015 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5020795号-1

技术支持:徐州热线网络  后台管理  教育网后台管理

总访问量:8146551    总浏览量:16540033    日均访问量:2318   当前在线:1374


     百度信誉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