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使用手册)
作者:德育处 来源:徐州市三十三中 发布时间:2015年6月2日
MHT 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使用手册)
一、测验目的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的更好。但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负荷的程度,常常会引发过强的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怖、孤独、自责、过敏、冲动,身体症状等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通过本测验,就是帮助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了解存在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的从认知和行为等层面上进行辅导,以改善、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测验内容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两方面测定,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这是按照焦虑反应的表现方式和场合来分类的:
1.学习焦虑。近年来,随着升学考试和就业考试的难度增加,学生和父母都很关心学习。每天把学习挂在心上,担心被老师提问,上课时一直不放心,一有考试就怕得坏分数而无法安心学习,这些就是学习焦虑的表现。
2.对人焦虑。青少年时期,由于自我过强,不会与人交往,很怕生人,所以,与他人讲话时,担心会不会脸红,受到教师或父母责备时,一直放在心上,并担心朋友也会背地里说自己的坏话,因而经常感到焦躁。
3.孤独倾向。被父母疏远的儿童,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在外懦弱的儿童,腼腆抑郁的青少年,都经常因孤独而烦恼。这类儿童和青少年,和大家一起做某件事时,由于技术差、经验不足,经常感到失败的威胁。因此,感到和大家一起玩还不如一个人玩。这样,就越来越不会和大家一起相处。当别人高兴地相互谈话时,就有一种我不仅不能参加,而且还被人家排挤的心情。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后只要是人们聚集在一起,就会感到恐怖。这样,既想加入到伙伴当中去,又想避免在伙伴们面前出现失败,因而产生不安倾向。
4.自责倾向。象打篮球、排球那样,如果自己的队输了,有些儿童和青少年就认为是因为自己加入了才输的,而一直放在心上。在受到责备、打架之后或成绩不好时,常会认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就对自己所做的事失去了信心。经常担心,阻碍自己的行动。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称为自责倾向。
5.过敏倾向。感受性太强,就连小事都放心不下,行动受到严重损害的倾向,称为过敏倾问。对周围的噪声特别敏感,担心家属中有人会受伤,生病或死亡,决定事情不果断,即使做了好事也感到烦恼。
6.身体症状。当焦虑急剧袭来时,感到将要死去,呼吸感到困难,心跳加快,感到喘不过气,出虚汗,头晕、知觉异常。如果焦虑是慢慢产生的,就会心神不定,心跳异常,脉搏混乱,想呕吐,食欲不振,肚子痛或失眠等,这种身体上的症状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过去也曾用于焦虑的诊断。本测验除了这种身体症状外,还包括身体某个部分是否有毛病,身体某个部分是否比别人难看,对身体缺陷不放心等,这些都能用身体症状的内容量表来测定。
7.恐怖倾向。恐怖和焦虑通常是区别开来使用的。这里所说的是,客观上一点不需要恐惧,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然而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这称为恐惧倾向。例如,只要登上高处就怕得不能站立,无缘无故地恐惧黑暗,晚上开灯睡觉等,都是用来测定这种倾向的。
8.冲动倾向。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
三、测验结果的解释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或焦虑测验)的结果是以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和全量表总的焦虑倾向的标准分来表示的。
一般说来,测验结果的懈释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效度量表(说谎最表)的解释
效度量表就是一般所说的说谎最表(Lie scale),得分高的人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而作假的,历以测验结果不可信。效度量表的得分范围是1一10,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对得高分的人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得分在7以上的人,要在适当时候重新进行测验。
2.整个测验的解释
将受试者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加起来,就是全量表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这是得分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和焦虑范围广不广。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以上者,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焦虑。有攻击和暴力行为时,如果进行惩罚而增强焦虑,必须用其他方法进行指导。日常不引人注目的人,虽然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不可放过。应制定计划以改变其退避的、总想退缩的性格。
全量表是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 每个内容量表的原始分根据常模表换算为标准分,凡标准分在8分以上时,就必须制定特别指导计划。
例1,某受试者的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分别如下:A为9.5,B为6,C为5,D为6,F为4,E为5,G为8,H为5。从上可见,A量表(学习焦虑倾向)的标准分超过了8,那么就必须制定有关学习焦虑方面的特别指导计划。
例2,某受试者的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分别如下:A为7,B为9.5,C为9.5,D为7,E为7,F为6,G为5,H为7,其中B量表(对人焦虑倾向)和C量表(孤独倾向)的标准分超过了8,那么就必须制定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的特别指导计划。
四、焦虑倾问个别的指导计划
通过测验结果的解释和诊断弄清了受试者的焦虑程度和焦虑表现的方面以后,就要制定指导计划。一般来说,如果焦虑表现的方面比较广时,很少用单一方法,而大多要用几种方法进行指导。
现在,简要说明一下对焦虑倾向强的人指导计划。
1.学习焦虑倾向
担心明天的考试,这是一种正常的体验。只要为消除这种学习焦虑而努力学习,就会得到好的结果。但是,学习焦虑过强,变得无从准备甚至讨厌学习,事情就麻烦了。
学习焦虑在开始时是怕学习成绩不好受父母和老师批评,被同学们瞧不起。大多是学业上的自卑感与学习焦虑同时存在。如果真的因学习成绩不好受到了批评和轻视,那么,下次考试时就会感到害怕:这次大概还会失败吧。多次经验这种失败、失望和痛苦以后,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就会增强。当学习焦虑极度增强时,就会想逃避学习和考试。这就是逃避学习的心理机制。但是,为了掩盖这种学习自卑感和考试焦虑,有的人就虚张声势采取粗暴行为。为了补偿学习自卑感就只有显示力气上的优势了。一般说来,在这种极度的学习焦虑之下,不可能有踏实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会明显下降/
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得到好的分数的机会是很少的。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来看,为了提高学习热情种学习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增多取得好的分数的机会(学生自身感到是“好的分数”)。大体说来,10次中有6、7次是成功的,失败只有3、4次,就会产生可喜的效果。从心理卫生方面讲,也应当准备更多成功的机会。
对学习焦虑较强的人来说,有效的办法是有意地给予容易的测验,使其取得“好的成绩”,以消除过度的焦虑感。在日常测验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焦虑,提高学习热情。父母和老师对不好的成绩也应减少斥责。坏的分数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惩罚,所以,不必再加斥责了。特别对学习焦虑倾向强的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另外,消除学习焦虑以后,重要的还要培养好的学习态度。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制力的培养。
一般说来,对学习焦虑较强的学生,不只要对其本人而且也要对其双亲进行再教育。特别要指导双亲不要要求过高,要改善家中的学习环境和指导方法。
2.对人焦虑倾向
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就总是想不开,受到批评总是闷闷不乐。这种在对人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的人具有退缩、过于老实、提心吊胆、没有魄力、不敢讲话等特点。但是,不仅这种退避型的人,即使有积极性、敢讲自豪感、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也会搞不好朋友关系。
对人际关系不顺利的学生大多是经验不是造成的。或者是幼儿时期没有得到适当的游戏伙伴,或者是受到大孩子的欺负没有到外而去玩过,或者是只一个人在家里玩又受到父母的娇惯。这样的学生都不能很好地和朋友一起玩耍。既能适当接受游戏伙伴的要求,又能适当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是幼儿期应该掌握的一种技术。
为解决因经验不足引起的对人关系上的问题,必须把本人放在朋友集团之中加以训练。让他参加许多小组(如学习小组、游戏小组等)的活动。开始时,先在小小组内参加活动,指导他树立起对人关系上的自信心。
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对人焦虑。有的学生从小受到父母严厉管教,形成了提心吊胆,看大人脸色行事的软弱性格。这种学生对其他人也容易感到提心吊胆。据说,父亲过于严厉,学生就怕男老师;母亲过于严厉,学生就怕女老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指导的第一步,是改善父母的态度,让他们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同时,在学校生活中,应使其感到老师是“承认”他的,指导他树立自信心和安全感。
总之,在指导对人焦虑较强的学生时,第一步是让他感到,同学们、双亲和老师是喜欢他、承认他的,使其树立自信心和安全感。第二步是在对人关系的态度和技术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
3.孤独倾向
有的学生在同学们玩得很愉快的时候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有的学生总是离开伙伴们,孤单单地漠不关心地一个人呆着。有的学生平日和大伙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但是一旦一个人时就悄悄地自言自语说:“我连一个好朋友也没有”,显出十分孤单的表情。
感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不安感称为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总是强烈存在的话,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象征。
孤独感有许多类型。由自卑感引起的孤独感,例如,因为自己身体缺陷或学习不好被大家瞧不起而感到与大家十分合不来,最后终于脱离了大家。与自卑感正好相反的情况,有的“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没有一个能谈得来的人,没有一个真正的好朋友。还有的学生,根本不体会活动的快乐,或是轻蔑与其年龄相当的活动,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感到十分孤立。
此外,因家庭贫困,自感比不上同学们而孤立的学生也是不少的。与此相反,家庭十分富裕,游戏、言谈、服装等与同学们相差甚大,因而孤立的学生也是有的。还有的学生在大家悠然自得地活动时,自己却必须努力准备升学的事,有一种异质感,感到自己与众不同,因而产生孤独感。对有这种异质感的孤独感的学生,在进行指导时,首先要尽可能消除异质。例如,因活动能力差而成为孤单一人的学生,可以让他找出一种特殊活动去做给学生们看。其他具体事例不再多述。
还有所谓“冷漠感的学生”。具有这种类型的孤独感的学生,好象一个用壳封闭的海螺。不管别人怎样引诱,总是一副冷冷的表愤,一句话也不说。越是想亲近他,他越是这样,甚至送来一个反抗的“冷眼”。这种学生,或是得不到父母的爱,或是缺少抚养人的爱护,特别是幼小时就缺少爱。在温暖的家庭里养育的学生成为有温暖感的学生。在冷漠的家庭里养育的学生则容易具有冷淡的性格。虽然父母亲常说:“自己的孩子,不会不爱的。”但实际上却有憎恨自己的父母。此外,这种情况也很多,不管父母心里怎样爱孩子,孩子都不理解这种爱。其实,孩子追求的是爱抚、接触、照料等具体的爱的表现。孩子看到别人家的父母子女一起在假日外出游玩时,也希望自己能随父母出去玩。这是孩子的纯洁的爱的欲求。
最后,在孤独倾向中还要提一下有精神分裂症状的人。这种孤独型的学生,一看就有一种“古怪”的卯象。对这种学生首先要请专家诊断。
4.自责倾向
所谓自责就是责备自己。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卑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的。从根本上讲,自责倾向是掩盖敌意和攻击的表现。自责倾向的机制是这样的:孩子依赖父母——父母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反敌意;当这种反感和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孩子失去了憎恨的目标一一自责倾向形成。不只是父母,教师和朋友也能引起同样的状态。学生被父母、教师和朋友抛弃了就无法生活。学生对这种权威人物的不满,如果得不到顺利解决,学生就会产生自责倾向。自责倾向构基础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因此,指导自责倾向较强的人,首先就要让他实际体验到别人对他的爱,以解除他的不安。由于被别人爱的欲求过强,有一点小事就会感到“自己不被爱了”。这种情况,就要指导他对自己的依赖心较强的性格有所认识,并加以改变。在学校教育中,对自责倾问强的人的指导方针,是使其爱的欲求和受到承认的欲求得到满足。为此,可以利用社会测量的结果把座位靠近“喜欢的人”,并通过适当的小组指导,改善与其他人的关系,给与受到别人承认的饥会,以提高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引导他改变依赖性格,养成自己有主见的性格。
在家庭中,也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就“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来说,自责倾向强的人在改变的过程中,大多会暂时出现“攻击”和“反抗”。特别是在低年级这种情况更明显。教师和父母应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积极性的表现和萌芽”,从长远来看,并加以指导。
5.过敏倾向
一有点什么事就放心不下,感到担心的倾向称为过敏倾向。日常生活中常说“那个人有点神经质”。这个“神经质”与这里所说的神经过敏大致相同。
所谓神经质,是指先天的、幼儿期表现出来的体质上的特点,即幼儿期开始就感受性异常强,消化系统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容易发生紊乱。这种孩子容易引起各种身体症状,大多被看作虚弱儿。其心埋特点是受哭、胆怯、担心、小心眼等。也就是说,这里所说的过敏倾向应理解为特定意义上的神经质的心理特点。这种过敏倾向是随一般不安倾问的增大而增大的。而且过敏倾向强的人在各种场合下都容易感到不安。对过敏倾向强的人进行指导是很困难的,因为过敏倾向在各种场合下都会表现出来。所以,必须进行综合指导。如果只注意指导和改善一种症状,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恶化。当然,所有类型的焦虑倾向都有这种情况。
对过敏倾向强的学生进行指导,必须从调整环境,特别是从指导父母开始。如果父母明显有神经质,首先必须改善。有神经质的父母大多过分担心孩子的事情,因而孩子也容易养成过分担心的习惯。因此,如果父母有神经质,最好把孩子与家庭隔离开来。
一般说来,指导过敏倾向强的学生时,应帮助他们与同学们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严格的管教、斥责、惩罚、严厉的训练等是不适当的。作为教师应注意的是,过敏倾向强的学生总是退缩起来不引人注目,因而往往会使人们忘记他的存在。教师应首先承认他,帮助他恢复自信心。
6.身体症状
强烈焦虑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心跳、胸闷、头重、出冷汗、皮肤苍白、肌肉松弛、小便失禁等,这些称为焦虑反应群。正常人也会有这种焦虑反应,但大多数是发生在焦虑症中。特别是,慢性焦虑状态中容易出现肠胃障碍(胃酸过多、便秘等)、食欲不振、血压不稳、汗分泌异常、眼睛疲劳、头痛、失眠、疲劳等,而且对声音和光线过敏。这些身体症状中,有的是“真正的痛”。一般是“真正的病”和焦虑同时在起作用,或者是焦虑真正起作用的原因。特别是这些症状同时出现很多时,大多数焦虑在起作用,即原因在于焦虑。这些焦虑是主观上的“烦恼”、“闷闷不乐”状态。这是从幼儿时期持续下来的东西,即所谓神经质型的性格。这种身体症状通常是和起他焦虑倾向同时存在的,对身体症状直接进行治疗是没有用的,必须解决起真正的原因——焦虑症状才会消失。尤其是,如果身体症状表现得很强烈,那一定是焦虑受到了压抑。本人由于直接想到焦虑时感到痛苦,便以疾病(身体症状)进行逃避。这时,必须帮助本人拿出正视焦虑、解决焦虑的勇气。通过游戏疗法和充满信赖感的个人面谈,确认起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样的焦虑,这是指导工作的第一步。
7.恐怖倾向
遇到未曾经验过的场面,不论是谁都会感到害怕和焦虑。幼儿就怕黑暗的地方和很大的声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也就少了。不过,受到娇养和过分照料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这种孩子只要是一个人就会焦虑,很怕黑暗地方,总是带有孩子气。对这种性格必须进行训练,应减少父母的过分保护,训练独立生活能力。
但是,有时恐怖倾向会转移为其他焦虑倾向。特别是青年后期的恐怖倾向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经验和训练不足”造成的。幼儿时就受到过分保护但管教过严时,孩子就会缺乏独立性,同时又掩盖着对父母的反感和敌意而变得胆怯。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恐怖倾向是与对失败、失望、惩罚的不安和对人的敌意混杂在一起的。所以,在进行指导时,首先要解除敌意,否则训练是无效的。
8.冲动倾向
被强烈焦虑所驱使,坐立不安,无法静止下来时,冲动倾向也会增强。 但是,如果只是冲动倾向特别强烈,就必须考虑到是否先天具有冲动性和情绪易变性。如果其他焦虑倾向得分很低,但冲动倾向很强时,就要弄清是否其他焦虑倾向被压抑和隐藏了起来。如果不是这样,本人又能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倾向,就必须帮助他掌握克服冲动的方法,树立对待冲动的正确态度戍。例如,转移注意、转移心情、控制感情等。
9.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这三种焦虑反应,在多数情况下是与焦虑的真正原因没有关系的。所以,对这些焦虑反应特别强的人,直接去改善其焦虑反应是无效的。首先要通过事例研究和心理疗法弄清这些焦虑反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生来就病弱或体质过敏的人容易出现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则和过度保护有关。冲动倾向往往起因于生来具有的情绪易变性和激情性。
五、测验的应用
一、班主任用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可以从学生中发现需要进行个别指导的问题学生,并了解问题行为,制订个别指导计划。
1.对班级的评估
在实施测验和整理结果后,首先要弄清全班是否有焦虑倾向过强的情况。对此,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全班总的焦虑倾向标准分的平均值。如果班级标准分的平均值是50左右(48—52),那么这班级总的情况是属于一般。这平均值应考虑到地区差异,焦虑倾向的得分一般在城市地区要比农村略为低些。如果焦虑倾向标准分的平均值比一般情况高时,那么,对全班的心理指导工作要超过一般情况。班级指导方针可以根据《焦虑倾向个别诊断和指导》中所说的指导方针综合利用,制订计划。
2.鉴别问题学生
接下来要分析每个学生的测验结果。这方法在《测验结果的解释》(鉴别问题学生)》一章中已有详述。
3.提出个案研究和个别指导计划
如按照上述手续筛选了问题学生,应立即制订指导计划。研究学生个案时,对小学应从和父母面谈,了解家庭环境,调查班级中人际关系人手。对初中和高中生,可以从与学生本人当面接触入手。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改进父母和教师的指导态度和技术,改善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本身有了自觉性和心理卫生习惯,这时,重点应转移到自我指导。关于个别指导的方针,参看《焦虑倾向个别诊断的指导》
4.对父母的指导
在指导焦虑倾向很强的学生时,一般需要对父母进行指导。为了提高父母所需要的了解养育和指导儿童的方法以及心理卫生的知识,可以让他们看到测验结果,并加以说明。举办讲座和讨论会是有效的。在制订本测验的过程中,曾在小学里把学生的测验结果交给父母,并进行了有关心理卫生的讲座,很受欢迎。此外,如能让专家来讲解测验结果,则不仅对父母,而且对教师也有很大益处。